最近一期《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21期)上刊登裴钢校长的文章《建设一流大学与协调科学研究的若干关系》,全文如下:
“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院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竞争力显著增强”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发展任务。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在应对全球性风险中,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而大学科学研究又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研究是大学的主要职能之一,认识和处理好与科学研究相关的几个主要关系,对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型大学与一流大学
研究型大学是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而在众多研究型大学的基础上,一批大学脱颖而出,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考察各种世界大学排行榜,排名靠前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无一例外都是研究型大学。
世界一流大学既然都是研究型大学,其主要特征之一当然是科学研究,并且以科学研究见长,通过其一流的科研成果和知识创造影响着世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并获得世界性的声誉;在世界一流大学里拥有一流师资,最好的教授通过遴选集中在世界一流大学中,这些教授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开展科学研究。此外,世界一流大学主要培养一流的创新型和研究型人才,其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是通过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二、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
对于世界一流大学而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是其最主要的两个职能,这两个职能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与相互作用的。一方面,通过一流的科学研究,促进了一流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世界一流大学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来工作和学习,这些一流的人才聚集在一起,开展一流的科学研究,容易创造出一流的研究成果。以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的学生中诺贝尔奖获得者情况为例,可以看出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出了大批诺贝尔奖获得者,实现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与相互促进。
当然,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有时也会产生一些矛盾,例如有些教授更加专注于科学研究工作,而忽视人才培养中的教学工作,有时甚至导致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产生矛盾和冲突,在时间与精力的分配方面出现问题。这要引起大学管理者和教授委员会的注意,要通过有关制度的制定给予引导,或者通过有关机制的建立给予协调。
三、组织形式与运行机制
大学从最初的诞生到后来的发展,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学院、系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而以科学研究为特色的研究型大学只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研究型大学为了研究的需要,必须不断演进科学研究的组织形式与运行机制。因此,世界一流大学的科学研究完全以教学组织的方式开展不可行,完全脱离教学组织也不可行,应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组织形式与运行机制,设立跨学科或者多学科的研究机构。
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该学校现有206个以从事科学研究为主的各类单位,其中跨学院、跨学科机构有60个。这些科学研究机构大的如空军主管、麻省理工学院代管的林肯实验室,小的如仅有2名教授和6名助手的系统动力学组。从表面上看,这类学术组织的特色是灵活多样、不拘形式。它们多数成为实验室或研究实验室、研究中心、研究组、研究计划,部分的称为项目组、协作组、研究所,少数也有其他的名称,如论坛、研究部、首倡行动等。这类组织的另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它们并不完全依附于传统的学院学系,而是集中了大量的以研究工作为主的科学家。大大小小的这些组织均在从事世界级水准的科学研究工作,同时也把麻省理工学院推上世界一流大学的巅峰。
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世界一流大学一般非常重视基础研究,也注重应用研究,因为基础研究虽然是对科学基本问题的探究,却是能够产生重大应用研究成果的基础。如果不能认识到二者都是不可偏废的,有些大学就会只是侧重其中的某一方面,导致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产生不必要的矛盾,从而影响到学校的发展。
关于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在科学界,有个关于Noyes和Walker的故事引人深思。在20世纪初的时候,基础研究在麻省理工学院还不为人们所重视,由于在发展目标上水火不相容的分歧,使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形成了分别由Arthur Noyes和William Walker为首的两个派系。Walker坚定不移地集中于研究工业界的问题、成本分析,更广泛地让学生们掌握吨级规模的生产,而不是试管生产那样的小玩艺儿,Walker以工业为导向的方式使学习化学工程专业的学生数量持续增加。因此,Noyes的影响逐渐衰退,不得不投入个人的资金在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一个物理化学的研究生院。Noyes的努力使其精疲力竭,最终失望地去了加州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是另一种类型的学术机构,起初是一个不显眼的地方技术学院,在一批基础研究科学家的持续领导下,以基础与实用相融合的理念向前发展。在加州理工学院,Noyes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与大师Gilbert Lewis等人一起建立了物理化学学科。
五、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中国,社会服务成为大学的主要功能之一。但是,对社会服务与科学研究的关系应该这样认识:科学研究是基础,社会服务是派生,大学应该立足于科学研究开展社会服务,大学社会服务应该建立在其高水平科学研究的成果之上,不应该成为类似麦当劳公司那样的社会服务。
目前,大学对社会服务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大学应该远离社会服务,成为类似象牙塔的大学;有的认为大学做好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就是最好的社会服务;有的大学则怀着社会责任感,认为应该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在社会服务方面,3344体育官方入口是做得比较有特色并且在不断加强的。例如,近年来3344体育官方入口不仅参与了世博会的建设,又参与了三区联动、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建设。3344体育官方入口对世博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学校全面参与世博会的申办、规划、设计、建设、研究、运营等全过程,一共有8个教授承担上海世博会8大领域总负责重任,带动了几百个师生参与世博会建设和筹备活动。3344体育官方入口世博会研究中心则被上海市政府指定为仅有的两家决策咨询研究机构之一,学校承担了涉及世博的研究项目169项,世博会上不仅仅有同济研制的新能源汽车,更有众多同济的学生作为志愿者参加世博会。2007年,3344体育官方入口与杨浦区正式启动“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建设后,区域内企业不断集聚,在同济周边2.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目前已经形成1000余家以设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及配套企业、1万余人的高素质就业人口,产值跨越式增长,2009年总产出已逾123亿元,成为服务、辐射全国乃至世界的全国最大的设计产业集群,创造了“大学、政府、产业”紧密合作,大学与区域互动,推动创新体系建设的“三区融合、联动发展”同济模式。
六、科学研究与国际化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科学研究不可避免地遭遇全球化和国际化。当代的科学研究,国际化是其主要特征,没有国际化,就没有一流的科学研究。一方面,当代的科学研究既需要追踪国际的前沿,通过跟踪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有利于自身科学研究的开展;另一方面,科学研究需要开展国际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国际的交流与合作来提高研究的水平。因此,国际化对于科学研究意义重大。
对于国际化,大学的策略可以有两个:跟踪国际前沿;加强自主创新。当然这两个方面需要结合起来,才有可能获得一流的科学研究成果。如果只是开展跟踪研究,那永远落在后面;如果不注意跟踪,盲目开展自主研究,可能导致许多无效的工作。在这方面,香港科技大学依靠国际化的办学,学校的师资与科学研究完全与欧美接轨,通过短短的十几年,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在电机及电子工程学、机械工程学、工业工程及工程管理学、化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论文数量处于世界高校前列。
七、科学研究与评价激励
科学研究还经常涉及到评价激励的问题。实施国际评估是一流科学研究的基本条件,科学研究的水平要放在全世界和国际上去衡量,根据衡量出来的国际水平和地位来确认是否达到一流。
对于科学研究的评价,还涉及论文与成果的关系问题。一流论文虽然必要但不充分,关键要有一流原创成果。一流的成果需要用一流的论文发表来体现,但是只注重在最好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又使科学研究陷入片面的论文追求。实质上,一流科学研究的关键还是要有创新,要体现在一流的原创成果上。
此外,一流大学还需要处理好严格科研评价与宽松学术环境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必要的考核指标与学术要求是必须的,这样可以保证大学有持续的科学研究发展和成果产出。世界大学排行榜中靠前的那些大学,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牛津大学等,每年发表的SCIE学术论文都在3000篇以上,教师年人均SCIE论文产出在2~4.4篇之间。另一方面,要建立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使得一些教授可以专心地做一些研究,而不会被无谓的考核指标限制住。当然,这个宽松的学术环境应该建立在大学已经有良好的科学研究氛围的基础上。一个著名的案例,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主任、教授安德鲁·怀尔斯(Andrew Wiles)从1991年到1997年间,除参加日常教学外,人们在校园里很少见到他的身影。令人十分费解的是,作为一个从国外高薪引进的知名教授,安德鲁·怀尔斯在“隐身”的7年间,竟然进而不作,一篇论文也没有发表。但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用7年多的时间解决了一个350年来没有人解决的数学难题——“费马大定律”。为此,1996年他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土并获该科学院数学奖,还获欧洲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奖和瑞典科学院舍克奖、法国的费马奖。1997年获美国数学会科尔奖、1998年获国际数学家大会颁发的特别贡献奖。
八、导师与研究生
导师与研究生是研究型大学的基本组成元素,也是世界一流大学主要科学研究力量。一流研究生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条件,没有世界一流的研究生生源,是没办法培养出世界一流人才的,大学自然也没办法达到世界一流。一流导师开展一流的科学研究,是培养一流研究生的基础。因此,一流水平的导师使研究生有机会获得一流的科学研究指导和开展一流水平的科学研究,比较有可能取得一流的科学研究成果。以我国开展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以来的统计数据为例,截至2010年,我国最一流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获得的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数量最多,分别为101篇和75篇,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大学、导师、研究生和科学研究的相互关系。
导师与研究生之间,既是师生关系,也是科学研究的合作者关系。作为研究生导师,首先,态度和理念要端正。研究生是科研的生力军,如果没有研究生的努力,那么实验室就得关门,就不可能做出一流的工作。但同时研究生不能完全单纯做实验,导师要对他进行培养。一方面要教他做好科研工作,一方面要让他在学术上有长进,而且在做人、科学素养、道德文化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其次,要在科研和教育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坚持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这样的思想,要根据每个研究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个体化的培养方法。第三,要教研究生们既树立远大的科学目标,同时又具有脚踏实地的作风。总体而言,每一个成功的导师的后面都有很多优秀的研究生,而每个成功的研究生都会源于其成功的导师培养。
总之,对于世界一流大学而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就像鱼和熊掌一样,都是大学想要兼得并且想努力做好的两个最重要主题。因此,要努力解决好、协调好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这一基本关系,使得两者都不能偏废,不能脱离了科学研究来搞人才培养,但也不能单纯为科学研究而科学研究,从而忽视人才培养。把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协调好了,就可以实现一流的科学研究与一流的人才培养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