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尖人才培养基地

2012级“拔尖班”学生天目山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专题报道4篇

发布时间:2013-10-17  

汗洒丛林渐坚毅,西天目山炼真金

吕瑶

        在炎炎夏日万物生命力蓬勃旺盛之际,2012级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班和生命科学2011级同学一起来到浙江临安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为期9天的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在学院和学校领导的关怀下,在指导老师们的组织下,我们进行了野外实习的动员工作以及野外安全教育。7月27日一大早大家从上海出发,中午抵达山脚下的住宿地,简单的午餐过后同学们开始野外实习的基本技术学习,郭光普老师、陈士超老师、李珊老师、赵金富老师,分别给大家讲述了野外昆虫、植物采集和观鸟的技巧。28-31日,大家分为四组,每天上午分别进行昆虫采集、鸟类观察和植物标本采集;每天下午,大家对早上采集的标本进行鉴定、固定、整理及标注,植物标本还需进行压片干燥;每天晚上在辛苦一天但也满满收获之后以组为单位和大家分享一天的成果与心得。

        炎炎烈日没有打消同学们的积极性,而是让同学们信心倍增,更有克服多重困难的壮志。天气炎热,没走几步路大家就汗流浃背,却没有人抱怨,反而是默默忍下,更认真地投入到工作中。山路崎岖,却也收获颇丰。每每遇到新的动植物,带队老师都会循循善诱的引导我们辨认、思考。最初只有在老师的指引下,我们才能找到有趣的动植物,而后来大家也渐渐有了“慧眼”,能够在草丛中发现独特之处。而这也更激发了大家探索这片神秘土地的兴趣。每天的行程下来,虽然是精疲力竭,大家却都是甘之若饴。

        7月29号中午,生命学院的陈一希书记和化学系的朱志荣老师特地从上海赶到天目山,代表学院和学校来看望实习的师生们。在下午同学们如火如荼的进行标本整理时,两位老师受邀给大家讲话。两位老师深深地体会了同学们的劳顿与辛苦,使同学们感受关怀之余凝聚了对此次实习更大的激情与动力。两位老师更是从上海给每一位同学带来了盐汽水、毛巾、雨伞、运动水杯等慰问品,这些体贴入微的举动如同缕缕清风,吹走了同学们心头的燥热,更是感激学院和学校所给予的深切关怀,并更有信心努力做到更好。

        这一次的实习到今天仅是第三天,之后也许还有很多的困难需要我们一同去克服,也许还有很多精彩等待我们一同去发现,也许还有很多欢乐等待我们一同去创造。而我们每一个同学也会竭尽全力携手共进,在天目山学到更多的知识,留下更深刻的记忆,让这次实习成为我们大学生活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相信!

 

 

 

蓝天白云下的课堂,青山绿水间的笔记

                                                                                                                       ——记在天目山生物学野外实习结束之际

侯粟苧

        粗略算算,不足10天的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就这样在阵阵晚风与虫鸣声中渐行渐远。初来时的种种抱怨与困顿也终究在这最后一日化为流连缱绻,不忍离去。

        人生而为体验,在这区区十日之内,我们体验了太多太多。鸟类观察时赵金富老师的眼明耳聪,同学们在望远镜中追踪到鸟儿轻跃于林间的欣喜若狂;昆虫学实习中郭光普老师的身先士卒,同学们拿着捕虫网在花前逐蝶的忘我投入;植物学实习里李珊与陈士超老师的细心讲解,和对植物学上的故事如数家珍般的娓娓道来都使我们如醍醐灌顶。学院领导的慰问和关怀更给我们注入了强大的能量。但是也正如老师们所说,实习的真谛也许并不仅仅在于生物学上的那些知识,而是整个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是实习过程中我们的同舟共济、团结友爱,是通宵补野外记录抑或观星星捕萤火虫,是打林间走过留下的欢声笑语。正如李珊老师最后在餐桌上所说,逼自己去做一些不愿意做的事情,便是对身心的一种磨练,末了,最初的哀怨也许就会成为不枉此行的点缀。磨砺中的甜蜜,沉默中的微笑,我相信总会有那么一点淡淡的旖旎荡漾在心口,永远不会消散。

        这毕竟是我们的黄金时代,于是为何不以我等之赤子之心,也好好体验这黄金时代呢!我们有幸相会于天目山,又结识了不少可爱的学长学姐。在实习过程中,便愈发有幸地找到那共有的激情与闯劲。无论将来的路通向何方,我们都将珍惜这非凡的邂逅与激情。就像与郭光普老师相拥时他给我们的教诲,人要走对自己的路,即便错了回头亦不晚,这将成为人生路上永远的警钟,谁叫我们风华正茂!

        然而的确,即使是风华正茂的我们面对未来,即便是触手可及的未来也难免充满惶恐。未来难免会有令人窒息的苦闷与哀伤,难免会有令人无言的孤独与变故。但愿无论多久之后,我们依然拥有那颗年轻的心,不会先于苦难将自己击垮。一如最后一日的登顶,不因道路崎岖畏葸不前,不因前路漫漫踯躅不已。朝着目标,总会到达终点。既已扬帆,便是不退;既已远行,便走到底。会当临绝顶,极目云扬处,一水长风舒。

        莫道玉樽玲珑难载酒,醨觞可醉,此生不误。香槟固然清爽,农家的荞麦酒更是香醇甘烈。是夜我们为每个人举杯,为每个人歌唱。我们庆祝成功,我们祝福未来。实习圆满结束,我们胜利返航!

 

 

 

天目山野外实习标本展

                                                       ——当科学碰上艺术 

咏玉

        今年暑假,同学们参加了天目山的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在这个课程中,同学们了解了数百种动植物的形态学知识,掌握了标本制作方法,更收获了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10月14日,学院在医学楼二楼举办了天目山实习的标本成果展览,以及最美植物标本评选活动,这不仅体现了同学和老师们辛勤付出的结晶,更是一场科学与艺术的美丽邂逅。

        此次展览主要分三个部分,首先是介绍实习概况的展板,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同学们在实习期间的主要内容,从植物采集到分类查找鉴定,从捕虫观鸟到记录制作标本,从老师的耐心讲解到同学们合作学习的点滴,形象生动,勾起了在场观看展览的同学的美好回忆。洪楠方同学更是自己制作了蕨类植物的手绘明信片,精致且富有价值。第二部分是每组同学从各自上百份标本中精心挑选的植物标本精品展,有翠云草、络石、盐肤木、八角枫、水杉、透茎冷水花、海金沙、杏香兔儿风……每一份标本都是同学们亲手压制、上台纸、精心修剪而成的。在每个标本的角上,贴有该植物的分类信息以及基本特征,方便同学老师识别。第三部分则是昆虫标本展,有披着金属般外壳的铜绿丽金龟,有身体蓝色而苗条的透顶单脉色蟌,有各式各样穿着花衣裳的蝴蝶、蛾类,等等。这些标本虽然不多,但向我们展示了昆虫世界的迷人一角,大自然的精灵。

                         

                  

 

        最美植物标本评选活动,老师和同学们都热情参与,有仔细对比标本的,有惊叹标本制作之精美的,有为自己的得意之作拉票的。在这么多出色的植物标本中怎么选出最美呢?首先是科学之美,标本的茎叶花果的结构尽量保持完整,形态学特征突出,分类准确,体现出知识的严谨性;然后是艺术之美,这些植物标本就像一幅画,有构图有布局,不过满也不过空,能展示出自然之美。正在同学们仔细观看的时候,老师们也纷纷前来投票,没过多久,植物标本旁就就贴满了投票的彩色小纸条,大家看到自己的作品能被认可,自豪感油然而生,不亦乐乎。

 

                                               

 

          

        这次野外实习成果展内容丰富,既普及了科普知识,又展示了生命的优美姿态。不得不说,这是生命科学与自然艺术的完美结合。

 

 

 

我院拔尖班学生绘出蕨类植物检索地图

 咏玉 洪楠方

        在2013年暑假的生物野外综合实习中,2012级拔尖班洪楠方同学受天目山上一株蕨类植物启发,创造性地提出了蕨类植物图形化检索的想法,并绘制了一套蕨类植物检索地图。与他合作的同班同学高健则完成了前期的特征选定以及后期的校对工作。两人试图为蕨类植物检索另辟蹊径。“我当时按照植物志的检索表想查一株蕨类,但搞了半天没鉴定出来,倒是感到这株蕨类植物孢子囊群的排列团很奇特。于是我就想,如果能通过奇特的孢子囊群形态来设计一个检索方法那该有多好!”洪楠方这样描述自己的灵感。“而且我想摸索一种新的检索方法,那就是图形化检索地图,从而试图取代传统的文字检索表。”

 

洪楠方和他绘制的检索地图

 

        有了好的想法,就要将它付诸实践。他邀请同班同学高健合作,一起翻阅天目山植物志等相关材料后,选定了若干了分类特征,绘制成一张从孢子囊群形态角度出发的、针对天目山蕨类植物的检索地图。

 

下一步的计划图示以及部分演示数据

 

        但他表示目前的检索效果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制作过程中,他发现蕨类植物的很多特征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许多细节上的差异很难用图形化的方式表示出来。在掌握了一定的生物信息学基础之后,洪楠方同学试图引入计算机图像识别和聚类算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也就是说,做成手机App。才到一株植物,手机拍照后,植物的各种特征会取得各自的特征值,软件自行检索鉴定,从而得到植物的分类资料,“我正在尝试学习图形识别算法,希望能够创造一种能计算未知植物与已知植物相似度的算法。”洪楠方还为他将要开发的蕨类植物检索App取了个名字,“Fern+”。

        本次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植物学带队老师李珊副教授认为天目山蕨类植物检索地图的绘制是对植物检索鉴定工作的一种有益尝试,有利于植物学教学和知识的掌握与推广。学院领导们对两位同学的实习团队所取得的成绩和创造性研究方法给与了高度评价,并鼓励大家在生命科学领域刻苦钻研,勤奋探索,发挥自身优势和创新力,在探求仍未解决或有带完善的科学问题过程中,博学笃行、创新思维,为实现我校拔尖人才培养目标贡献力量!

 

Copyright© 2011-2015 3344体育官方入口 - 3344体育网平台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电话:021-65981041 传真:65981041

搜索
您想要找的